來源:中國工控網 / 文:佚名 1854 2018-12-21 15:46:23
隨著IT與OT的融合,網絡上的戰爭正在通過虛擬空間摧毀實體空間。
危險正在發生
根據德國資訊科技、電信與新媒體協會Bitkom公布的一項安全研究報告顯示,過去兩年中德國有大量制造業曾遭受過攻擊,帶來了約430億歐元的工業損失。報告中表示有68%的用戶曾遭受攻擊。其中,47%的損失源自網絡攻擊行動。最讓人吃驚的還不止,報告表示在所有的攻擊行動中,有高達63%來自于現任員工或是前員工。在物聯網連接一切的今天,來自內部的危險同樣難以想象。
再來看看,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發布的《2018年第三季度信息通信行業網絡安全監管情況通報》。通報中指出,三季度,監測發現新增工業控制、智能設備、物聯網等相關漏洞105個。持續監測的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中,發現疑似風險2600余個;聯網工控系統發現45個漏洞,涉及多個品牌共計58個產品。安全風險極度需要引起重視!
危險始終存在
自從進入機械化生產時代,風險就始終伴隨著制造商,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,網絡風險不斷增強,物理威脅越來越多,工業4.0使網絡風險進一步得到了“發展”。
圖片來源:德勤
首先,很多企業的生產過程中處于“中西合璧”的狀態,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穩定性和安全隱患。其次,由于網絡安全事件具有很強的隱蔽性,技術漏洞、安全風險常常隱藏幾年都不被發現。最后,工業企業和網絡安全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較少,傳統的制造業在面對病毒等網絡攻擊時的應對不足。
危險如何避免?
2018年8月3日的臺積電勒索停產事件,臺灣三個工廠出問題,損失近2億美元,讓我們看到工業互聯網安全問題的迫切性。
對于工業領域,黑客將有可能惡意攻擊工業控制系統以及可編程邏輯控制器,企業需要了解自身能力和系統的局限性,以形成全面的網絡安全戰略,從而確保數據、信息等得到正確的保護。
首先,安全設計是物聯網重要的部份,涉及物聯網設備的搭建。無論是工業企業還是其他類型企業,創建都是一個基本的部份。更重要的是,企業需要知道了解如何保護IT系統和設備免受安全漏洞的技術解決方案。
其次,生產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數據、信息,因此制造商不僅要安全的存放本地、云端的數據,還要具有快速識別并報告危害數據安全的情況和活動。保護云端上的數據可以采用增強式加密,人工智能技術、機器學習解決方案等。利用AI技術通過機器學習,能夠提高識別安全威脅的準確度,查詢事件發生的應急反應速度更快。
工控小編認為,組建一支IT&OT融合的網絡安全團隊對于企業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,他們可以進行安全運營;訂購安全服務;定期進行安全培訓和檢查;新建網絡,進行IT、OT的安全統一規劃。通過多管齊下的措施,才能有效保護設備、數據的安全。
工業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生產過程相對封閉的環境,打通了設備之間的隔閡,但是在提高設備生產率的同時,也造成了病毒、木馬、惡意攻擊等安全風險的產生。你的設備是否也面臨這樣的風險呢?
相關文章
推薦新聞
Copyright2018 版權所有 江西航天云網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序號:贛ICP備16001899號-5
公司地址:南昌市高新區紫陽大道1088號航天科創廣場B座17樓